亞麻籽蛋白粉 Vs 豌豆蛋白粉:終極 B2B 比較指南
讓我們現實一點--在 2023 年瀏覽植物蛋白領域,感覺就像蒙著眼睛在迷宮中找路。每個人都在談論永續性、蛋白質品質、滿足消費者需求,但哪些成分才能真正達到這些目標?身為一個與植物蛋白供應鏈製造商共事超過十年的人,我親眼見到亞麻籽蛋白粉與豌豆蛋白粉之間的正確選擇,會如何決定產品線的成敗。
這兩種植物性蛋白質最近在市場上大受歡迎,但它們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無論您是在配制下一個大型蛋白棒、計畫將您的植物蛋白產品組合多元化,或是只是想知道轉換供應商是否合理,這份全面的細分報告都能幫您省下幾個月的試驗和錯誤(可能還會有一些頭痛的問題)。
我今天要說的是所有的產業資訊,從供應商很少公開討論的加工方式,到可能會阻礙您的國際擴張計畫的法規障礙。讓我們一探究竟!
基本識別資訊
在進行細節比較之前,讓我們先列出兩種蛋白質來源的基本識別資訊:
- 通用名稱:亞麻蛋白、亞麻籽蛋白粉
- 拉丁名:蛋白質來自 亞麻
- CAS 編號:未特別指定 (亞麻籽油為 8001-26-1)
- 生產標準:FSSC 22000, ISO 9001, HACCP
- 外觀:細緻的淺棕褐色至金色粉末
- 風味簡介:帶有泥土氣息的溫和堅果味道
- 加工溶劑:主要為水性萃取;有些使用不含正己烷的製程
- 典型規格:35-60% 蛋白質含量
- 常見網目尺寸:80-120 目
- 進口關稅:~6.4% (美國);3-5% (歐盟)
- HS 代碼:通常歸類於 2106.10
- 保質期:妥善保存時可使用 18-24 個月
- 儲存需求:置於陰涼、乾燥、密封的容器中
- 標準包裝:25 公斤牛皮紙袋,內襯 PE
- 通用名稱:豌豆蛋白隔離物、豌豆蛋白濃縮物
- 拉丁名:蛋白質來自 豌豆
- CAS 編號: 100860-44-0
- 生產標準:FSSC 22000, ISO 9001, HACCP
- 外觀:淺米黃色粉末
- 風味簡介:獨特的鹹味/腥味
- 加工溶劑:水和鹽溶液;酸/鹼沉澱
- 典型規格蛋白質含量:75-85% (分離物),55-75% (濃縮物)
- 常見網目尺寸:80-200 目
- 進口關稅:~6.5% (美國);3-5% (歐盟)
- HS 代碼:通常歸類於 2106.10
- 保質期如儲存妥當,可使用 24 個月
- 儲存需求:置於陰涼、乾燥、密封的容器中
- 標準包裝: 20-25 公斤牛皮紙袋,內襯 PE
起源的故事:我們是怎麼來到這裡的?
亞麻籽蛋白粉: 亞麻籽的種植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亞麻籽蛋白粉作為一種商業原料卻是最近才出現的。亞麻籽蛋白粉作為獨立成分的有意開發大約開始於 2000 年代早期,主要由加拿大的農業研究機構推動(這也不足為奇,因為加拿大生產了全球約 40% 的亞麻籽)。
商業生產規模在 2010 年左右開始擴大,主要是作為亞麻籽油加工的副產品機會。最初進入市場的重點是利用以前被認為是榨油過程中的副產品。
豌豆蛋白粉: 豌豆蛋白的商業化歷史稍長,從 1990 年代開始生產。法國的研究人員是早期開發商業上可行的萃取方法的先驅,法國和加拿大的公司則是早期擴大生產規模的領導者。
豌豆蛋白的重大突破是在 2013-2015 年間,當時調味技術和加工方法的進步大幅改善了豌豆蛋白的感官特性和功能性。這一技術躍進將豌豆蛋白從小眾配料轉變為今天的植物蛋白重量級產品。
物理特性:形狀與功能
亞麻籽蛋白粉的形式:
- 標準粉末 (35-40% 蛋白質)
- 濃縮蛋白質 (45-55% 蛋白質)
- 蛋白質隔離(55-60%蛋白質)
- 紋理蛋白質(用於肉類替代品)
市面上大部分的亞麻籽蛋白質都是以標準粉末的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濃縮物和分離物可供優質應用。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亞麻籽的種子基質複雜,要利用亞麻籽達到較高的蛋白質濃度,在技術上相當具有挑戰性。
豌豆蛋白粉的形式:
- 濃縮物 (55-75% 蛋白質)
- 隔離物 (75-85% 蛋白)
- 紋理蛋白質(用於肉類替代品)
- 水解豌豆蛋白(增強溶解性)
豌豆蛋白隔離物在市場上佔主導地位,約佔豌豆蛋白總量的 70%,其餘大部分為濃縮物。豌豆蛋白可達到較高的蛋白質濃度,因此對蛋白質密度要求較高的應用特別具有吸引力。
生產輔助與加工配料
亞麻籽蛋白質生產通常涉及:
- 全亞麻籽或亞麻籽粉 (通常已部分脫脂)
- 加工酵素(在某些萃取方法中)
- pH 調節劑(用於蛋白質沉澱)
- 食品級過濾介質
- 抗結塊劑(在某些配方中)
豌豆蛋白生產通常包括:
- 乾黃豆(豌豆)
- 鹽溶液(用於蛋白質溶解)
- pH 調節劑(用於蛋白質沉澱的酸和鹽基)
- 加工酵素 (用於去除澱粉)
- 食品級過濾介質
- 抗結塊劑(在某些配方中)
這兩種原料通常都經過加工處理,以去除抗營養因子 - 豌豆蛋白質中的酵素抑制劑和亞麻籽蛋白質中的氰基化合物。這些製程的效率會顯著影響最終的產品品質和消化率。
溶解特性:配方師的挑戰
任何蛋白質成分最重要的功能特性之一就是其溶解性,這會直接影響到應用的多樣性。
亞麻籽蛋白溶解度:
- 中度水溶性
- 分散性比真正的溶液形成更好
- 在微鹼性 pH 值下的溶解性增強
- 在使用機械攪拌時可提高性能
- 在飲料應用中通常需要穩定劑
豌豆蛋白溶解度:
- 中等至良好的水溶性(分離物)
- U 型溶解度曲線(在極低和極高 pH 值時更易溶解)
- 冷水溶解性優於許多植物蛋白質
- 較新的專用等級可提供更高的溶解度
- 供應商之間的效能差異很大
直接比較之下,標準的豌豆蛋白隔離物通常比標準的亞麻籽蛋白有更好的整體溶解性,不過兩者都有專門的等級,可以設計出特定的溶解性。許多配方設計師發現,豌豆蛋白的溶解性優勢使其在飲料應用中更容易加工,而在固體食品應用中,差異則不那麼顯著。
市場應用:它們的優勢
亞麻籽蛋白粉的應用:
- 植物性蛋白質混合物(作為補充蛋白質)
- 無過敏原配方
- 清潔標籤烘焙食品
- 有機產品系列
- 以 Omega-3 含量為目標的功能性食品
- 亞麻籽酸辣粉等特殊產品
豌豆蛋白粉的應用:
- 乳製品替代品(牛奶、優格、乳酪)
- 肉類替代品
- 高蛋白飲料
- 運動營養產品
- 植物性蛋白棒
- 烘焙蛋白質強化
應用對照圖揭示了一個有趣的模式:豌豆蛋白在以蛋白質含量為主要賣點的應用中佔有主導地位,而亞麻籽蛋白則在其附加營養屬性(omega-3、木質素)與蛋白質並重的配方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製造方法:如何製造
亞麻籽蛋白質生產製程:
亞麻籽蛋白粉的生產通常有兩種主要途徑:
-
乾式製程:
- 亞麻籽的清洗和製備
- 機械壓榨除油
- 碾磨壓餅
- 以空氣分級來分離蛋白質部分
- 精細研磨至目標粒度
- 混合與標準化
- 包裝
-
濕製程:
- 亞麻籽的清洗和製備
- 可選擇脫脂
- 鹼性萃取
- 固體分離
- 藉由 pH 調整蛋白質沉澱
- 離心和收集
- 中和
- 乾燥
- 研磨至目標粒度
- 包裝
濕製程的蛋白質含量通常較高,但加工成本和對環境的影響也較大。
豌豆蛋白生產製程:
豌豆蛋白幾乎完全是透過濕式加工製成的:
- 標準濕式製程:
- 乾豌豆的清洗和製備
- 研磨至麵粉濃度
- 澱粉分離(通常是酵素分離)
- 蛋白質溶出(鹼性萃取)
- 澄清/過濾
- 蛋白質沉澱(酸化)
- 分離/離心
- 中和
- 噴霧乾燥
- 研磨至目標粒度
- 包裝
最近的創新技術包括膜過濾技術,可提高產量和功能特性,同時降低水和能源消耗。
營養效益與功能:蛋白質品質對決
談到蛋白質成分的基本目的 - 提供營養,這兩種植物蛋白質如何比較?
亞麻籽蛋白質的好處:
- 含所有必需胺基酸的完整胺基酸組合
- 富含精氨酸和谷氨酰胺
- 含有少量殘餘的 omega-3 脂肪酸
- 通常包含 3-5% 光纖
- 保留具有抗氧化特性的有益木酚素
- PDCAAS 分數約為 0.62-0.75
- 降低過敏風險
- 天然非基因改造狀態
豌豆蛋白的好處:
- 含所有必需胺基酸的完整胺基酸組合
- 特別富含賴氨酸 (植物蛋白質中通常限制)
- 更高的亮氨酸含量(對肌肉蛋白質合成很有價值)
- 整體蛋白質含量較高 (75-85% 為分離物)
- PDCAAS 分數約為 0.70-0.85
- 健全的供應鏈與穩定的價格
- 天然非基因改造狀態
- 降低環境足跡
蛋白質品質比較顯示出優勢互補。豌豆蛋白在總蛋白質含量和亮氨酸含量(對肌肉恢復很重要)方面表現優異,而亞麻籽蛋白除了蛋白質含量外,還提供額外的營養成分。
副作用檔案:安全性問題
這兩種成份都被公認為安全,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亞麻籽蛋白質的潛在副作用:
- 部分消費者的初期消化適應期
- 可能影響蛋白質消化的天然酵素抑制劑
- 敏感個體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 (罕見)
- 劑量極高時可能影響荷爾蒙代謝的天然化合物
- 由於殘留奧米加-3,可能與血液稀釋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豌豆蛋白的潛在副作用:
- 某些人會出現消化道不適(腹脹、脹氣)
- 對豆科植物嚴重過敏的人可能會產生交叉反應
- 嘌呤含量(痛風患者的考慮因素)
- 如果處理不當,會產生天然的抗營養因子
- 如果加工不充分,會殘留凝集素
這兩種成分整體上都有極佳的安全性,在正常食用量下,副作用都很輕微,並不常見。適當的加工是將兩種蛋白質中的任何抗營養因子降至最低的關鍵。
生物利用率與消化率:如何在人體內發揮作用
這些蛋白質在食用後如何有效地發揮其營養功效?
亞麻籽蛋白質生物利用率:
- 與動物蛋白質相比,消化率適中
- PDCAAS 分數約為 0.62-0.75
- 限制性氨基酸包括賴氨酸和蛋氨酸
- 酵素抑制劑可能會稍微降低蛋白質的利用率
- 提高酵素加工產品的消化率
豌豆蛋白生物利用率:
- 與其他植物蛋白相比,具有良好的消化性
- PDCAAS 分數約為 0.70-0.85
- 限制性胺基酸主要是蛋氨酸
- 消化率會受到加工方法的影響
- 新的加工技術改善了消化率
這兩種蛋白質的生物利用率雖然都比動物蛋白質低,但在植物蛋白質類別中都具有競爭力。在大多數的研究中,豌豆蛋白的消化率和整體蛋白質品質通常會略高,但差異並不顯著。
發揮作用的時間遵循標準的蛋白質代謝:
- 氨基酸可用性:食用後 2-3 小時
- 支援肌肉蛋白質合成:24-48 小時
- 身體成分改變:持續使用 8-12 週
- 一般健康指標:4-8 週可測得明顯變化
品質測試方法:驗證您所獲得的
對於 B2B 買家而言,確保一致的品質是最重要的。這些是兩種成分的標準測試規範:
亞麻籽蛋白質測試方法:
- 蛋白質含量分析(Kjeldahl 或 Dumas 方法)
- 氨基酸譜分析 (HPLC)
- 殘餘油含量測定
- 微生物測試
- 重金屬分析
- 感官評估
- 功能特性測試
- 木酚素含量分析(針對優質等級)
豌豆蛋白測試方法:
- 蛋白質含量分析(Kjeldahl 或 Dumas 方法)
- 氨基酸譜分析 (HPLC)
- 澱粉殘留量測試
- 反營養因素分析
- 微生物測試
- 重金屬分析
- 過敏原交叉感染測試
- 感官評估
- 功能特性測試
儘管測試方案類似,但基於每種成分的獨特組成,仍有特定的重點領域。由於豌豆蛋白與主要過敏原共用加工設備,因此通常需要更嚴格的過敏原交叉污染檢測。
常見配方:如何在產品中使用
典型的亞麻籽蛋白配方:
- 多種植物蛋白質混合物(10-25% 包含率)
- Omega-3 增強蛋白質產品
- 不含過敏原的蛋白質選項
- 天然營養補充品中的有機亞麻籽粉
- 特殊應用,如亞麻籽酸辣粉
典型的豌豆蛋白配方:
- 素食產品中的獨立蛋白質 (70-100%)
- 植物性乳製品替代品的基礎
- 肉類替代品中的主要蛋白質
- 運動營養配方 (通常與米蛋白混合)
- 烘焙食品中的蛋白質強化
配方策略通常會利用兩者的相對優勢:豌豆蛋白質的蛋白質含量較高,而且味道中性,因此適合作為主要蛋白質,而亞麻籽蛋白質則通常作為輔助成分,以增加營養的複雜性。
劑量建議:使用量
亞麻籽蛋白質的建議使用量:
- 蛋白質補充劑:每份 15-25 克
- 在蛋白質混合物中:每份 5-10 克
- 食物強化:每份 3-12 克
- 烹飪應用:每份 2-5 克
豌豆蛋白建議使用量:
- 蛋白質補充劑:每份 20-30 克
- 運動營養產品:每份 20-35 克
- 植物性肉類替代品:10-15% 的配方
- 乳製品替代品:1-3% 的配方奶粉
- 食物強化:每份 5-15 克
豌豆蛋白的蛋白質濃度較高,因此可以在維持粉末體積和質感的同時,提高包覆率,而亞麻籽蛋白則經常需要調整才能達到目標蛋白質含量。
最新臨床研究:科學的說法
最近的亞麻籽蛋白質研究:
- 2020 年《功能性食品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亞麻籽蛋白質衍生肽具有潛在的血壓調節效果
- 麥吉爾大學的研究顯示,補充亞麻籽蛋白質可維持健康的膽固醇水平
- 2021 年的一項比較研究指出,亞麻籽蛋白質與阻力訓練結合後,瘦身效果有輕微的改善。
- 亞麻籽蛋白水解物的最新研究顯示具有抗氧化特性
最近的豌豆蛋白研究:
- 2022 年發表在《運動醫學》(Sports Medicine)的一項雙盲研究顯示,在相同劑量下,豌豆蛋白和乳清蛋白的肌肉蛋白合成量相當。
- 臨床試驗證明飽足感的效果可媲美乳製品蛋白質
- 法國研究機構的研究顯示,採用新的豌豆蛋白加工方法可提高氮保留率
- 最近的研究顯示,運動對運動後的恢復指標有正面的影響
研究領域顯示出不同的重點:豌豆蛋白的研究著重於運動營養的應用以及與動物蛋白的功能等同性,而亞麻籽蛋白的研究則強調其獨特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以及超越基本營養的健康特性。
法規形勢:全球市場導航
全球市場對這些蛋白質來源的監管狀況差異很大,為出口商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美國:
- 亞麻籽蛋白質:GRAS 狀態,無食品用途限制;允許補充劑用途
- 豌豆蛋白:GRAS 狀態,無食品用途限制;允許補充劑用途
歐盟:
- 亞麻籽蛋白質:已核准的食品成分;某些萃取物的新食品考量
- 豌豆蛋白:無限制的認可食品成分;高度加工版本的新型食品考慮因素
澳洲/紐西蘭:
- 亞麻籽蛋白質:符合標準食品法規的認可食品成分
- 豌豆蛋白:無特殊限制的認可食品成分
加拿大:
- 亞麻籽蛋白質:允許在食品和天然健康產品中使用
- 豌豆蛋白:獲准無限制用於食品
日本:
- 亞麻籽蛋白質:符合標準規定的允許食品成分
- 豌豆蛋白:豌豆蛋白:已確認使用歷史的允許食品成分
中國:
- 亞麻籽蛋白質:允許在食品中使用;可能需要新資源食品註冊
- 豌豆蛋白:原料地位穩固,法規障礙較少
南韓:
- 亞麻籽蛋白質:通過標準食品法規認證
- 豌豆蛋白:通過標準食品法規認證
東南亞:
- 亞麻籽蛋白質:因國家而異;一般允許使用標準食品規範
- 豌豆蛋白:監管障礙較少,廣為各地區所接受
墨西哥:
- 亞麻籽蛋白質:認可食品成分
- 豌豆蛋白:認可食品成分
南美洲:
- 亞麻籽蛋白質:因國家而異;一般允許使用標準規範
- 豌豆蛋白:在大多數國家都有良好的原料地位
法規比較顯示,由於豌豆蛋白的商業使用歷史較長,且安全記錄良好,因此在全球市場上一般面臨較少的法規障礙。亞麻籽蛋白雖然獲得廣泛允許,但在某些市場有時會面臨額外的審查或分類挑戰。
市場展望與成長潛力
這兩種植物蛋白的市場動態呈現迷人的差異:
亞麻籽蛋白質市場指標:
- 全球市場規模:2022 年約 $.35 億美元
- 年成長率:11.2% 預測至 2028 年的年複合增長率
- 區域分佈:北美洲 (45%)、歐洲 (30%)、亞太地區 (15%)、世界其他地區 (10%)
- 全球消耗量:每年約 6,500 公噸
- 成長最快的區塊:有機亞麻籽粉 (15.5% 成長)
- 價格趨勢:穩定,有季節性波動
豌豆蛋白市場指標:
- 全球市場規模:2022 年約 $14 億美元
- 年成長率:14.8% 預測至 2028 年的 CAGR
- 區域分佈:北美洲 (40%)、歐洲 (35%)、亞太地區 (20%)、世界其他地區 (5%)
- 全球消耗量:每年約 340,000 公噸
- 成長最快的部分:膨化豌豆蛋白 (18.2% 成長)
- 價格趨勢:隨著產能擴張而下降
市場規模的巨大差異(豌豆蛋白的市場規模是亞麻籽蛋白的 40 倍)反映出豌豆蛋白的應用範圍更廣、用途更多。然而,亞麻籽蛋白質的成長率仍然令人印象深刻,顯示出在特定的利基市場中仍有未開發的潛力。
常見問題:B2B 買家想知道的事
以下是 B2B 採購者通常會問到的關於這些成分的首要問題:
常見問題 亞麻籽蛋白質 常見問題:
- 您保證的最低蛋白質含量是多少?
- 您的亞麻籽蛋白質是否通過有機認証?
- 訂單的交付時間通常是多久?
- 您是否提供配方工作的樣品?
- 最小訂購量是多少?
- 與其他植物蛋白比較,價格如何?
- 是否在不含過敏原的廠房生產?
- 有哪些網孔尺寸可供選擇?
- 您能保證特定的口味嗎?
- 您的亞麻籽蛋白質有哪些認證?
常見問題 豌豆蛋白 常見問題:
- 蛋白質的乾含量是多少?
- 您的豌豆蛋白溶解度如何?
- 您是否提供熱處理或未經加工的豌豆蛋白?
- 你們的產能和交貨期是多久?
- 您的豌豆蛋白不含大豆交叉感染嗎?
- 您能否提供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樣品?
- 你們的最低訂購量和價格結構是什麼?
- 貴公司是否提供飲料應用的特殊等級?
- 您的豌豆採購政策和產地為何?
- 貴機構擁有哪些認證?
常見問題的不同重點揭示了買家的優先考量:亞麻籽蛋白質的採購通常著重於有機狀態和額外的營養屬性,而豌豆蛋白質的採購則以功能特性和穩定供應為優先考量。
優點與缺點:直接比較
亞麻籽蛋白質的優點:
- 天然包裝的蛋白質加上奧米加-3 和木酚素
- 與許多蛋白質相比,致敏性較低
- 消費者對亞麻仁的興趣與信任日益增加
- 有機亞麻籽粉的可用性,以達到優質定位
- 差異化產品的獨特銷售主張
亞麻籽蛋白質的缺點:
- 蛋白質濃度較低(35-60% 對比豌豆分離物的 80-85%)
- 在某些應用中有更明顯的味道挑戰
- 與主流蛋白質相比,生產規模有限
- 每克蛋白質的成本較高
- 支持特定健身應用的研究較少
豌豆蛋白的優點:
- 蛋白質濃度較高,可提高配方奶粉的效率
- 更廣泛的應用功能
- 支持運動營養應用的廣泛研究
- 擁有多家全球供應商的完善供應鏈
- 隨著生產規模擴大,價格競爭力也日益增強
豌豆蛋白的缺點:
- 在許多應用中,彎曲的偏音需要遮蔽
- 在擁擠的市場中,差異化有限
- 潛在的豆類過敏原交叉反應問題
- 蛋白質含量以外的補充營養較少
- 某些生產方法所面臨的環境永續性挑戰
供應商選擇: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採購這些植物蛋白時,請考慮這些選擇標準:
-
要求全面的規格:除了基本的蛋白質含量外,還要考慮氨基酸含量、功能特性和感官特性。
-
評估多種樣品:供應商之間在口味、功能性和整體品質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
驗證處理方法:瞭解蛋白質的生產方式,可深入瞭解潛在的品質與效能因素。
-
檢查垂直整合:控制從種子到粉末供應鏈的供應商通常能提供更穩定的品質。
-
考慮地理因素:在亞麻籽蛋白質方面,北美(尤其是加拿大)的供應商通常被認為是優質的供應商;在豌豆蛋白質方面,北美、歐洲以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供應商提供了不同的價格/品質取捨。
-
審查認證:確保所有聲稱的認證都是最新的,並可透過第三方進行驗證。
生產流程比較
亞麻籽蛋白質簡化生產流程:
未經加工的亞麻籽 → 清潔 → 可選擇脫殼 → 榨油 → 亞麻籽粕 → 蛋白質提取 (乾法或濕法) → 分離 → 壓榨
亞麻籽粕 → 蛋白質提取(乾或濕) → 分離 → 濃縮 → 乾燥 → 澱粉 → 品質測試 → 包裝
濃縮 → 乾燥 → 研磨 → 品質測試 → 包裝
豌豆蛋白簡化生產流程:
乾黃豌豆 → 清潔 → 去皮 → 碾磨 → 澱粉分離 → 蛋白質溶出 → 過濾 → 澱粉分離 → 蛋白質溶出
淀粉分离 → 蛋白质溶解 → 过滤 → 沉淀 → 分离 → 干燥 → 蛋白质溶解 → 过滤 → 沉淀
沉澱→分離→中和→乾燥→
研磨 → 品質測試 → 包裝
主要的加工差異在於起始原料的複雜性:亞麻籽的高含油量需要額外的加工步驟,而豌豆的基質較簡單,可以更直接地分離蛋白質。
底線:企業的策略性選擇
亞麻籽蛋白粉與豌豆蛋白粉之間的選擇最終取決於您特定的產品定位、目標消費者和配方要求:
考慮使用亞麻籽蛋白質時:
- 您的目標是高級/有機市場區塊
- 您的產品可受惠於亞麻籽的額外營養成份
- 對於您的目標人口群,過敏原的疑慮是最重要的
- 您正在擁擠的市場中尋找與眾不同的因素
- 您的應用可適應其風味特性和較低的蛋白質含量
當您有以下情形時,請考慮使用豌豆蛋白
- 蛋白質含量是主要的購買動力
- 您需要更大量且穩定的供應
- 每克蛋白質的成本效益至關重要
- 您的應用需要特定的功能特性
- 您需要廣泛的臨床研究來支持您的主張
許多成功的品牌最終都會在其產品組合中策略性地結合這兩種成分,在最合理的地方發揮各自的獨特優勢。
結論:做出您的決定
植物蛋白市場持續快速發展,亞麻籽蛋白粉和豌豆蛋白粉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豌豆蛋白透過規模和多功能性取得主流地位,而亞麻籽蛋白則提供獨特的營養屬性和定位機會,精明的品牌可以有效利用。
最成功的產品開發人員瞭解到,在這些成分之間做選擇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命題,而是要策略性地部署每種成分,讓它們的特定屬性創造最大的價值。
如果您正在為您的產品配方尋找高品質的亞麻籽蛋白粉或豌豆蛋白粉,請考慮與 Gensei Global Industries 合作。作為一家通過 FDA 認證的原料生產商,我們擁有 ISO、HALAL、KOSHER 和 MSC 認證,並在加州和紐約設有大型倉庫,可滿足您的採購需求。
我們提供數千種不同的原料,並附有第三方測試、證書和全面的報告。我們擁有穩定且豐富的供應鏈,結合海、陸、空等多種運輸方式,可確保您的生產進度如期進行。除了原料之外,元成環球工業還提供 OEM 和 ODM 服務,提供從原料採購到產品客製化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包括膠囊、軟膠體、片劑、粉末和油脂等各種形式。
如需採購可靠的亞麻籽蛋白粉和豌豆蛋白粉,請聯絡我們 sales@collagensei.com.